首页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乐句形态(一)

    一首歌曲是由若干个乐句组成一个乐段,又由若干个乐段组成的。好比一篇文章由一句句话构成一段话,又由一段段话构成整篇一样。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作曲者来说,当我们看好一首歌词时,首先是把一句歌词谱成一个乐句,然后再往下进行。在我们这些人眼里,乐句应该是构成一首歌曲的最小单位了。

    在大多数专业的歌曲创作教材中,讲授歌曲创作往往从“动机”开始,这是音乐的最小构成单位,好比一句话的字和词组。但我觉得还是直接从乐句的各种形态讲起为好,因为这不仅是我们业余作曲者的习惯,而且“动机”的定义中也指出:动机不仅仅是几个音的组合,也可以是一个乐节或一个乐句。所以接下来我会用较大的篇幅说一下关于乐句写作的问题。
 
一、乐句的判定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乐句。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乐思或一种音乐形象的旋律片段叫乐句。乐句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有长有短,从纸面上看,从第一个字开始,直到我们发现了句号,这才判定一句话结束了。那么,在乐谱中如何判定一个旋律片段是不是一个乐句呢?乐句的判定通常有三个标志:

1、句末长音

乐句结尾处有较长时值的音。一个乐音被延长后,旋律就没有了上下起伏的状态,旋律线就变成水平了,听觉上就有旋律静止了的感觉。如同我们念完一句话,在句号处要停顿一下。这种情况在大家的曲谱中比比皆是。
如《蔚蓝的召唤》(丁育政词 张朱论曲)中的前两句:第二、四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的长音,说明形成了两个乐句。
例1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2、句末休止。乐句末尾没有长音,但有较长时值的休止。这种情况在速度较快,动感较强的歌曲里常见。如《快乐老家》(浮克 词曲)中的前两句,在二、四小节中,虽然有伴奏过门,但演唱是停止了的:
例2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3、旋律或节奏重复

有时候句末没有长音,也没有休止,但前后的旋律或节奏是重复的形态,也能分清楚乐句。这样的情况通常也是在速度较快、动感较强的歌曲中出现。
如《解放区的天》(陈志昂 曲)
例3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实际上,在这个谱例中我们看到,两个句末字“天”和“欢”所对应的音符5是四分音符,相对于它前面的那些旋律音,四分音符是最长的,只不过在习惯上,我们总是把二分音符、全音符等看成是长音,其实,一个音长不长是相对的。

    多数情况下,歌曲是一句歌词对应一个乐句,这叫做词曲同步,这种情况下,我们参照歌词就能很容易地划分各个乐句,那么,在词曲不同步的情况下,划分乐句有两种情况:
1、并句

“并”是“合并”的意思,就是把两句以上的歌词摆放在一个乐句中。如《黄河在我家》(庞小林词 武俊毅曲)进入正板的第一乐句,根据乐句划分的三个特征,在第四小节的“大”上有长音,所以这个乐句是四小节,但这个乐句容纳了两句歌词:
例4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2、拆句

一看到这个“拆”字,就联想到城市建筑物的墙上,那个大大的、血红色的字,还带着一个圈儿,凡是房子有了这个标志,它的寿命就到头了。。。。跑题了啊!和并句相反,拆句就是把一句歌词拆分,对应两个以上的乐句。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刘炽 曲)中的片段,歌词是一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对应的这段旋律前三小节和后三小节在节奏上是重复的,所以可以看成是两个小乐句: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二、乐句的长度


    一个乐句通常由两个以上的小节构成,但在词曲密集排列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一小节构成,这种情况往往是速度慢、4/4拍子的歌曲中,由于速度慢,加上小节内有四拍,强拍再一次出现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乐句虽然只有一小节,但听觉上一个乐句的时间“足够”长了。

    由于小节数不同,就出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乐句:


1、方整性乐句:由相同拍子的二、四、八小节构成。这类乐句的特点是平稳、匀称。这类乐句的例子太多太多,曲网上随便看一个曲谱,大多都是方整性乐句,这里就不举例了。
2、不方整乐句:常见的由三、五、六、七小节构成。特点是由一种不稳定的动感。如《松花江上》(张寒晖 曲)的前两句,都是三小节的不方整乐句:


例6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再如《南泥湾》(马可 曲)前两句,都是六小节,也属于不方整乐句:
例7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有的朋友会问:开始说的一个乐句一小节,那属于方整还是不方整呢?答案是属于方整的。因为只有一小节,从组成单位上就得看拍数了,一小节有四拍,四这个数字是方整的。

    还有的朋友会问:从方整性乐句的小节数上看,似乎是偶数小节构成的就具有方整性,那么,六小节也是偶数,怎么划为不方整呢?嗯。。。。这个问题嘛。。。。。咳咳(清清嗓子)。。。
    平衡对称的美源于2这个基本数字,比如对联只有上联下联两句,这样才有一种平衡对称的美,如果您想出了三句,那就没有对联带来的那种美了,三句话加一横批那叫三句半!古诗一般都是四句或八句吧?读出来那叫一个美!大门口摆石狮子也是一对儿,没看谁家门口放三个一样大的石狮子。人分男女,动物有雌雄,日分昼夜,一年有四季。。。这样,世间万物才有平衡。
    再联想一下二进制,再比如您家的电脑操作系统,以前可能是32位的,再往前是16位的,现在一般都是64位的,细心的您可能会纳闷儿:怎么从32一下子跳到64了?用最通俗的说法,“方整”这一系列数字就是永远能被2整除下去!所以,8后面的数不是10,而应该是16,再往下32、64、128.。。。。。您看这个2多么。。。。用东北话说,贼尿性!哦,忘了还有南方朋友,“贼尿性”就是非常不一般的意思。

    现在说的这个方整性和不方整性的数字是指组成乐句的小节数,这个特点也适用于乐段内的乐句数量。不管是构成乐句的小节数,还是构成乐段的乐句数,一般说,旋律设计要以方整性为主,不方整乐句为辅。有时候,太过方整会带来审美疲劳,如果在一首歌曲中能把不同长度、不同形态的乐句相结合,巧妙运用,能获得对比感,能使作品不呆板、更生动。

三、乐句的起始


师傅:新来的厂长很有意思,讲话一板一眼的。。。
徒弟:哦。。。他讲话时一边板着脸,一边瞪着眼?
师傅:小兔崽子!板和眼本来是戏曲中的说法,板是强拍,眼是弱拍,说话一板一眼是形容他讲话有节奏、不着急。。。滚一边干活儿去。。。
   
   
    乐句的起始形态有三种:


1、顶板句:

乐句的第一个字在板头位置唱,就是通常所说的强拍起。强拍起唱的乐句具有平稳的特点。如《青春飞扬》(丁育政词 南梆子曲)的首句:
例8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如《为什么伤心的人总那么多》(孙国良词 黄永杰曲)的首句:
例9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乐句起始的强拍中通常能容纳1-4个字。

2、抢板句:

乐句第一个字抢在板前唱,就是通常所说的弱拍起。字数不等,有时一个字,有时两个字以上;位置不定,有时在板前的弱位上,有时在板前的强位上。(不管是强拍还是弱拍,前半拍为强位,后半拍为弱位)
如《离别你的日子》(冷桂萍词 柴欣曲)的首句:(抢一个字,强位)
例10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如《泪水》(漂流的鱼儿词 柴欣曲)的首句:(抢两个字,弱位)
例11: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如果一个人单独站在那里,你说的他的身材高不高?不好确定。如果他旁边有个比他矮的人,那么他的身材高不高就相对确定了。同样的道理,弱拍起唱后马上进入强拍,就形成一种冲力,听觉上就很容易突出强拍上的字。这就是弱拍起唱的特点。

3、闪板句:

闪过板头,在强拍的弱位起唱,就是通常所说的强拍后半拍起。具有不稳定的的特点,有一种大家都在齐步走,你却踩了别人脚后跟的感觉。但是,由于是从弱位起唱,时值相对短(不是整拍),所以与后面的词连接后,会让语气加强了连贯性。
如《木垒你最美》(刘树棠词 南风曲)的首句:抛开闪板句的节奏是新疆民歌的特点之一这个问题不说,这句第一个字如果顶拍起,那么它的时值是四分音符,相对于后面八分音符相对长了些,那么连起来唱就不如闪板句的语气那么干脆利落:
例12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在乐段内每句歌词的格式大体相同的前提下,当确定了歌曲首句的起始状态后,接下来的乐句起始状态也会相同,这是节奏的一种惯性规律(详细内容会在后面的帖子讲到),但是在前后乐句连接时,如果运用不同的乐句起始形态——尤其是每句歌词的词格差别较大时——会使旋律更加生动、不落俗套,也会使歌词的内容表述在情绪上更加贴切。上述三种不同起始形态在歌曲中均能互相连接。
如《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 聂耳曲)的前三句:
例13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第一句是弱拍起,具有冲力,让“起来”更有召唤力。第二句是强拍后半拍起唱,使“把我们的”的语气干脆利落,连贯不拖泥带水。第三句是强拍起,显得稳健,加上连续四个四分音符,很好地强调突出了“中华民族”四个字。

四、乐句的收结


    在乐句的判定中,我们知道乐句的结尾不管是长音还是休止,都带来较长的停顿感。这里说的乐句收结情况,实际是指乐句中歌词最后一、二字的字位形态,分为两种情况:
1、正格收结:

这是传统、常见的收结形式。有两种:


单字收结:乐句中最后一个字摆在小节的第一强拍上,在复拍子(含有两个以上强拍的拍子)情况下,也可以摆在次强拍上,如4/4拍的第三拍,6/8拍的第四拍。如《带上美好向前走》(叶连军词 武俊毅曲)的前两句,最后一个字在小节的第一强拍上:
例14)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如《岱山之恋》(黎强词 包佳禾曲)的前两句,最后一个字在小节的次强拍上:
例15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双字收结:

乐句中最后两个字,从乐句最后小节强拍的强位开始,向后延续到弱位上或弱拍上。如《月亮都哭了》(天夏词 南风曲)的首句:
例16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以上两种是最主要的乐句正格收结形式。根据乐句判定的第三个标志,有时候因为词曲密集排列,乐句最后一个字也可以放在弱拍上。(详见“乐句的判定”)


2、变格收结:就是在正格收结的基础上,把乐句最后一个字前提或后移,使强音位置转移,产生不稳定的感觉。


前提收结:

乐句最后一个字,提前在弱拍的弱位上出现,具有收缩的动感作用。如《秋千》(陈小奇张全复词 解承强曲)
例17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后移收结:乐句最后一个字在弱位上出现,使强音的感觉拖延了一下,有软化旋律的作用。如《月亮都哭了》(天夏词 南风曲)中的第二句:
例18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前提常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运用,能增强动感;后移常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运用,能增强抒情感。

    乐句这两种收结形式,是歌曲创作中常用的句法处理。一般说,乐句应以正格收结为主,变格收结为辅,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正格收结由于稳定的特点,较富静感;变格收结不稳定,所以较富动感,如果两种形式在乐句间交替运用,可产生前后乐句在节奏和功能上的对比。如上例《月亮都哭了》的前两句,前句是正格收结,后句是变格收结的后移。再如《秋天的想念》(赵淑梅词 柴欣曲)中的两句,前句是正格收结,后句是变格收结的前提。
例19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结合今天所交流的内容,下面来看一下我作曲的这首《秋天的想念》:
1、乐句长度都是方整性的。
2、乐句的起始有顶板句、闪板句、抢板句三种形式。
3、乐句的收结基本都是正格收结,有单字、双字收结,也有变格收结的前提,这首歌曲速度较快,没有后移收结。
4、特别说明的是,在第一段结束前两小节的衬词“唔”,原歌词里面没有,在谱曲过程中,加上这两小节衬词后,第一乐段共有16小节,这样就使总体结构显得很方整,律动感觉也平衡了。
《秋天的想念》小样试听:


例20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柴欣)

http://www.zuoq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3772&extra=page%3D1

 



      征集活动咨询微信:zhengjicom; 设计交流QQ群:46372307; 文案交流QQ群:677747123


声明:
1、一征集网所有征集信息均来自网络,征集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主动联系征集活动主办方,以确定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再参与!避免自己作品被盗用。
2、一征集网不代表任何征集活动主办单位,所有投稿作品不得提交给本站,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纠纷与本站无关。
3、一征集网所有创作作品、征集信息均为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若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Email:303126138@qq.com。
4、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一征集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一征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抄袭侵权/违法违规行为,请发邮件至 Email:30312613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歌曲写作基础(一)——分析歌词
下一篇:歌曲写作基础(三)——乐句形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