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关涉公共经验、公共心态和公共事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情感环境等多个层面。个体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万物与阳光、空气的关系。关注公共生活,就是关注我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关注“创造美好生活”过程中共同的奋斗、共同的梦想。诗歌如何更好地回应时代,打破与现实的隔阂,从公共生活中汲取养分,绽放出新的青枝绿叶,是当下不少人思虑、关切的问题。
《当代•诗歌》启动“诗歌与公共生活”主题征文,正是希望和广大诗人与诗歌读者一起,尝试打开固有的边界,以“公共生活”为切入点,为关乎当代诗歌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的深远话题,提供新鲜的视角与切近的观察。
诚邀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分享真知灼见。《当代•诗歌》求之若渴,开怀以待。
文章可论说,可批评,可记述,可杂感,可亦庄亦趣,可大开大阖、活色生香。字数要求:5000字至15000字。从即日起开始接受来稿。
来稿将择优在《当代•诗歌》刊发,稿酬从优。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在适当时机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来稿请投邮箱,勿寄个人。
邮箱:dangdaishige@126.com
https://mp.weixin.qq.com/s/oh-dRPFT-BrhFt0JA16d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