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届“国菲”杯乐宜泸诗词对联大赛第二期“宜宾·李庄”征稿启事

  诗联简报·2025第12期
  为弘扬古典诗词楹联文化,同时配合“四川省成渝诗歌走廊”的项目建设,宣传、推广三市风物人文,打造岷江入江沿岸三市楹联诗词品牌,及促进三市诗词楹联水平的提升,特举办本赛事。
  一、活动形式
  每年举办一届,每届三期。每期分两个赛组(诗词类与楹联类)。
  三市出题顺序沿江顺流而下,依次为: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
  二、本期主题(2025年第二期)
  以“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中国•李庄”为主题,围绕李庄历史沿革、自然风光、抗战文化、长江文化、大师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撰写诗词或楹联。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四川省楹联学会、四川省诗词协会
  主办单位:宜宾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乐山市诗词楹联学会、泸州市楹联学会
  支持单位:国菲零农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对联》杂志社
  四、参赛范围
  诗词类面向本地作者,对联类面向全国作者。本地指乐山、宜宾、泸州三市所辖范围。
  五、作品要求
  1.对联单比字数限定在7至26字之间,用典须注明出处,古声新声均可,不必注明,但不得混用。对联每人限投1副,多投者拒收。
  诗含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词包括各种词牌填词(须注明所填的词牌词体),不接受散曲及古风。用韵遵循《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及《中华通韵》。所使用声韵均需注明,新旧韵在同一作品中不得混用。每人诗词各限投1首,多投者拒收。
  2.参赛作品必须原创,严禁抄袭,谢绝AI作品,文责自负。凡被举报并经核实的非作者原创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主办单位及支持单位对所有参赛作品有出版、发表、宣传等使用权利,不另计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3.凡投稿参加本次征集活动的作者,即视为已确认并自愿遵守本次活动有关版权和创作要求的各项规定。
  六、奖项设置
  对联与诗词分别设立奖项。本地作者可任意选择参加对联与诗词其中一类或者两项同时参与。对联按全国组与本地组分别评奖。本地作者也可选择参与全国组比赛,但每位作者的对联作品只能参与一个组的评选。
  (一)全国组(楹联类):
  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各6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各300元
  优秀奖5名,奖励2025年全年对联杂志一份。如第一期已获得优秀奖作者,再次获得优秀奖,则发奖金100元。
  (二)本地组:(诗词、楹联分设):
  一等奖1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各4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元
  优秀奖8名,奖励2025年全年对联杂志一份。如第一期已获得优秀奖作者,再次获得优秀奖,则发奖金100元。
  七、投稿格式和方式
  1.投稿方式:来稿以电子邮件方式投寄,不接受纸质稿件。投稿电子邮件主题栏注明“李庄投稿”。为便于整理、评审,不受理重复投稿。投稿均需注明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身份证号。个人资料不清、不全者不予参评。发附件或图片的,一律不收。
  2.收件邮箱:
  对联全国组:2012230072@qq.com联系人:梁老师
  对联本地组:101410388@qq.com联系人:李老师
  诗词组:505307981@qq.com联系人:王老师
  3.投稿日期:从公布之日起至7月31日晚12点截稿。
  八、评审与结果公布
  8月底前,对联与诗词两个评审组对匿名稿件进行三轮评审。
  9月3日,组委会公布本期诗联大赛评审结果。
  “国菲杯”乐宜泸诗词对联大赛组委会
  2025年7月5日
  附1:四川宜宾李庄古镇简介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位于宜宾市区东郊长江下游南岸,距市区水路19公里,陆路16公里,机场27公里,全镇面积71.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为古僰人聚居地。南朝梁大同六年纳入政府版图。从明代设镇至民国年间,一直为宜宾第一大建制镇,曾系南溪县治。当年,李庄不仅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还是长江沿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荣誉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批天府旅游名镇。
  (二)著名景点
  古建筑:镇域内文物古迹众多。这里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以独特的“九宫十八庙”结构广受赞誉。其中的慧光寺原名禹王宫,是李庄镇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张家祠建于清道光十九年,宗祠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现布展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旧址陈列馆”。
  特色建筑:梁思成将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誉为李庄“四绝”。其中,旋螺殿为全木穿斗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奎星阁是李庄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九龙碑雕刻有九条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龙;百鹤窗由上等楠木精雕而成。
  (三)特色美食
  李庄白肉:选用猪后腿的“二刀肉”,经蒸煮后,肉质不软不硬,肥而不腻、皮薄肉嫩、入口即化,搭配由酱油、糖、辣椒、蒜泥等调和成的蘸料,味道绝佳。
  李庄白糕:以糯米、籼米混合磨粉,发酵蒸制而成,有玫瑰、桂花、山楂等多种口味,柔糯香甜、入口即化。
  李庄白酒:以本地盛产的土高粱为原料,传统发酵蒸煮后获得原浆,口感绵柔。
  (四)抗战文化
  千百年来,李庄民众都具有崇文、尚义、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革命火种在李庄广泛播撒,李庄人民的家国情怀得到升华,民众的民主进步之智和爱国救亡激情,推动着李庄民众承担起为在战火中辗转奔波的文化教育机构提供庇佑之所的重任,以难得的一方平静,保存和延写着中华文脉。
  抗战时期,受“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16字电文的倾情相邀,国立同济大学辗转内迁李庄。随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等文教科研机构陆续迁驻于此。
  云集于李庄的大师学者们,在清贫匮乏之中坚持治学救国,奋笔抒写着报国的情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饱经离乱的高校师生,在这里寻得一张安静的书桌,铭记国仇家恨,潜心钻研治学,在古宅深巷、乡间小道上留下风华绝代的身影。他们在李庄的6年、2000多个日夜,是中华文脉历经磨难依然赓续不绝的一个样本。这个当时“地图上找不到的”偏僻小镇,也因此与重庆、成都、昆明并肩,成为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李庄是国逢劫难、民族危亡之际,泱泱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救国难于水火的一幅缩影,是展现凝聚着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辉煌长卷。“中国•李庄”成为了文化抗战的象征,昭示着炎黄子孙在危亡之际的慨然大义、苦难之中的责任坚守、平常之中的家国情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那段风云际会的岁月,李庄,已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成为一个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文化符号。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咏叹过奔腾不息的这条大江。长江,见证过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激发过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承载过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慨;长江,载着梁思成、林徽因、董作宾、李济、童第周们,来了,又去了,把一代文人的风骨风华留在了李庄。
  抚今追昔,李庄始终以千年传承的胸襟气度,向世人展开温暖的怀抱。它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辉煌与灿烂,也必将会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绽放出新的光芒![!--empirenews.page--]
  若需进一步了解李庄古镇,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附2:赛事冠名单位简介
  国菲零农残集团,系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与中国功能食品大健康工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是一家“致力于以新质生产力服务民生”且有担当、有情怀、有温度的新型农业科技企业。
  公司以“零农残”标准,大力发展农业一二三产业。矢志通过土壤改良,利用生物肥料、生物驱虫等技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农产品,同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https://mp.weixin.qq.com/s/GvW6ZTMKSKRRFYwKxYvjYA





标签:

上一篇:“泉州杯”全国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下一篇:“太阳山上太阳红茶香天下”征下联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