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旨和标识LOGO发布

  毕节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主旨和标识

  正式发布

  标识很别致,内涵很丰富

  快一起来看看

  ↓↓↓

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旨和标识LOGO发布

  标识您看懂了吗

  想要了解其中涵义吗

  快快一起往下看吧

  ↓↓↓ ▲“滚山珠”叠罗汉(祝绯 摄)

  ▲赫章《苗族大迁徙舞》表演 (刘勇 摄影)

  ▲威宁回族风情山歌对唱(聂宗荣摄)

  ▲古老的威宁“彝族撮泰吉”(博林 摄影)

  ▲彝族铃铛舞(杨元德 摄影)

  ▲金海湖新区上小河村的白族少女(章国纲 摄影) 毕节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主旨内涵阐释

  (滑动查看)

  ↓↓↓ 铸牢共同体 建设示范区

  ——毕节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主旨内涵阐释

  乌蒙腹地,莽莽群山,壁立千仞。位于贵州西北角的毕节,总人口9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这里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自然条件极差、贫困程度极深、脱贫难度极大。1988年,国务院批复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旨的毕节试验区,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目光深远的反贫困试验。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牵挂毕节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提到毕节扶贫工作,对毕节工作作了3次重要批示。这些指示批示,阐明试验区的历史起点,指明试验区科学发展路径,赞扬试验区创新精神,肯定试验区改革发展成果和经验做法,对毕节试验区的未来和发展给予高度关切,提出了一系列新期望、新要求,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深情厚意。

  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倾力帮扶下,毕节各族人民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旨,狠抓团结进步教育,促各民族内生动力激发,全市8428家单位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已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省级示范单位156个;狠抓交往交流交融,促各民族团结和谐,建设多民族共居社区142个,6.9万户32.48万群众搬出大山、迁入新居,其中少数民族群众1.46万户7.1万人;狠抓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促民族地区夯实发展基础,整合投入资金300余亿元、其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66亿余元,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狠抓民族事务依法治理,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引领作用,全市3704个村(社区)完善了村规民约,将维护民族团结等纳入其中,提高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良好成效,曾经为了引水,付出3人牺牲代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天渠”的村落,如今瓜果满园、生机流淌;曾经“苦甲天下”、风沙漫天的赫章县海雀村变成了满目林海的特色旅游村;1591个生存恶劣的贫困村寨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142个焕然一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2万人挪出穷窝搬进新家;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8.9%提升至2020年的近60%。

  随着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扶贫、东西协作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次第展开,30多年来,毕节累计减贫630多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1.75万人,全市200余万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全省各族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再不是满目疮痍、水土流失的极贫之地,目之所及,万象更新、生机盎然。

  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我市是多民族共居大市,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是事关全市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为全市改革发展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毕节市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对毕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建起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彝族火把节(李栋 摄影)

  ▲苗族敬酒(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提供)

  ▲满族婚礼(彭良义 摄) 毕节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标识(Logo)内涵

  ↓↓↓

  标识以汉字“毕”架构

  艺术性化为

  携手共舞的各族人民

  和绽放的杜鹃花

  整合设计

  其中,地域特色民族舞蹈形象展示毕节市丰富多姿、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携手共舞的各族人民是毕节市多民族“融荣与共”的真实写照,杜鹃花是毕节地域标识景观,体现毕节人文、地域特征; 心形的花瓣紧紧环抱在一起,形成一朵盛开的鲜花,象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 身着不同服饰的舞者展现各民族和谐共处、共生共乐,象征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展现以人为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共建共享的时代精神风貌和团结同心、奋力开创美好生活的愿景; 图案上方为我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主旨“铸牢共同体、建设示范区”,图案下方注明“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使整个标识简洁明了、易于识别。 图案整体呈上升动感,体现新时代毕节市加速发展、后发赶超的美好前景。 整个标识简洁、大方,突出了毕节市山川秀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美美与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视觉冲击力、较强亲和力和感染力,色彩绚丽,内涵丰富,主旨突出,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完体现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主旨。

  ▲彝族火把节盛况(朱乔 摄影)

  ▲苗族大迁徙——巡夜 (况华斌 摄影)

  ▲苗族青年芦笙表演 (况华斌 摄影)

  ▲古老的威宁“彝族撮泰吉”(阿铺索卡 摄影) 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标识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于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12月16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共收到全国各地145名应征人的应征作品。

  经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6件,其中,作品《舞动未来》,被确定为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标识。

  标识展现了

  毕节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

  和谐发展的时代风貌

  标识发布标识着我市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涵

  有了生动形象的阐释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参与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

  有了共同的精神载体

  ▲百里杜鹃“彝族祭花神”活动

  毕节,民族风情浓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彝、苗、白、回、布依、仡佬等民族,民风古朴,热情好客,文化神秘而多彩,令人无限神往与陶醉。

  ▲纳雍箐苗 (周曦 摄影)

  ▲百里杜鹃附源村的满族服饰 (图源:贵阳日报) 我市自开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以来,以“铸牢共同体、建设示范区”为主旨,在面上创建上实现“四个纳入”达标到位,在典型打造上推动“六个一”措施落地落实,在内涵提升上提炼



      征集活动咨询微信:zhengjicom; 设计交流QQ群:46372307; 文案交流QQ群:677747123


声明:
1、一征集网所有征集信息均来自网络,征集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主动联系征集活动主办方,以确定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再参与!避免自己作品被盗用。
2、一征集网不代表任何征集活动主办单位,所有投稿作品不得提交给本站,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纠纷与本站无关。
3、一征集网所有创作作品、征集信息均为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若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Email:303126138@qq.com。
4、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一征集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一征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抄袭侵权/违法违规行为,请发邮件至 Email:30312613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上一篇:“德阳老字号”logo征集,由你决定!
下一篇:兰溪市“无废城市”LOGO及宣传短语评选结果公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