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艇仔粥 |
| |
烧卖 |
| |
娥姐粉果 |
为亚运300万外宾提供贴切指引;活动延至下月20日
■新快报记者 吴璇坚 通讯员 彭淑芳文/图
如果你的英语水平不错,如果你熟悉西关文化,那么帮帮艇仔粥、肠粉等西关美食吧,赶紧给它们起个贴切而真正的英文名,让老外们品尝完这些美食不再“蒙查查”。日前,荔湾区旅游局对西关美食的征名工作已开始,市民起洋名可奖励数百元。
拼音直译让老外不知所云
爽脆鲜甜的虾饺、爽滑弹牙的肠粉……一提起这些西关美食的名字,不少老广都立刻垂涎欲滴。然而,这些美食一直都缺乏贴切规范的“英文名”,很多千里迢迢来品尝西关美食的老外吃完对它们的名称、用料和典故等“蒙查查”。
据荔湾区旅游局副局长梁东介绍,过去饮茶点心的英文译名多数是由酒楼随便译的,多数用拼音直译,这样就算服务员手脚并用,也很难向老外解释清楚手里的美食到底是什么。
他表示,西关美食的命名其实很有意思,就像“艇仔粥”,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湾河面经营的,原料有鱼片、炸花生等等,由于广州人旧时称小舟为“艇仔”,渐渐地人们就把这种特别多料又味美的粥称为“艇仔粥”。又如娥姐粉果,相传在明代,广州西关某官僚雇的娥姐把晒干的大米饭磨成粉,用开水和面做皮,以炒熟的猪肉、虾、冬菇、竹笋末做馅,包好上笼蒸熟,称为粉果。客人尝后,无不称奇。
西关老字号酒楼也征名
“要让外国人认识广州的饮食文化,西关美食的英文名就需好好琢磨一下。”梁东说,这几年来荔湾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无论是“老字号”大茶楼还是小云吞面铺都纷纷迫切需要提供美食的规范英文译名。明年亚运会期间将有超过300万外国人到广州旅游,到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