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内容】
大赛介绍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居民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上海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新的社区不断涌现,原有社区的稳定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居民间的疏离感普遍存在,社区凝聚力远未形成。社区居民中既有年富力强的社会中坚,也有大量的退休人员,同时也存在着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口,由于社区居民的组成日渐复杂多样,社区事务也大幅扩容,单靠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社区服务要求。
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打出了“和谐城市”的响亮口号来回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城市社区的重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为推动上海的社区建设带来了大好时机。为了充分调动社区群众迎世博的积极性,将迎世博行动与和谐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管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促进基层社区更好地发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将举办“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在上海地区推广社区服务的现代理念,面向全社会征集社区服务的创意金点子和操作方案,并从福利彩票募集的慈善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资助和扶持符合“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的公益服务项目和公益服务组织,同时带动公益基金会、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参与。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重塑社区展关爱,公益创投育新英”。
大赛流程
![]() |
申请指南
1、资助对象
- 申请者应为中国大陆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
-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学生社团、研究机构、自然人不能单独参加本次大赛,但鼓励他们与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合作申请。资助款须由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接受并监督管理。
2、资助领域
本次大赛的资助项目定位需要体现公益性,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重点资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 为老服务。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的系列支援服务,以照顾社区中老年人各方面的需要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如:老年文化活动和文化团队建设、老年人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等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
- 青少年服务。为社区中弱势家庭青少年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益智、素质培养的各类服务活动;为社区孤残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帮困解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教育和健康辅导服务。
- 残疾人服务。协助残障人士发展体能、技能及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鼓励他们融入社会。
- 就业服务。是针对下岗人员、困难家庭、来沪务工人员的就业辅导和援助行动。
- 帮教服务。对在社区中的刑满释放人员、吸毒者、问题青少年等进行帮扶教育。
- 其他公益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的其他公益民生服务。
3、参赛要求
- 项目的实施地为上海地区
- 项目定位需要体现公益性,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
- 鼓励针对上海社区的现实迫切需求进行项目设计
- 项目执行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 每个申请机构一年最多申请两个项目
- 每个项目的申请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
4、审批方式
项目委托NPI为承办方,负责接收项目申请、组织评审、提供能力建设和项目评估;由主办方、社区服务和NGO领域专家、管理咨询专家、媒体专家和社区居民代表、相关区县民政等政府部门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项目的终审工作。评审委员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项目终审。
5、不予资助的内容
- 不资助物资、设备购置;
- 不资助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的活动;
- 不资助个人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6、申请资料
- 申请机构提交的申请资料包括项目申请书、及相关补充材料。
- 项目申请书(可在大赛官方网站和NPI网站下载);
- 相关补充材料包括:机构注册文件复印件等证明申请机构资质的文件资料。
7、申请时间
2009年5月18日——2009年10月30日
8、申请方式
申请机构通过大赛官方网站和NPI网站下载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项目申请书,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提交项目申请。
网址:www.88547.com vp.npi.org.cn
咨询电话: (021)51879851
咨询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峨山路613号A楼2层(200127)
9、审核周期
申请机构在申请时间内可随时提交项目申请书,评审小组采取滚动评审方式,即随时接受项目申请并开展项目初审工作;评审委员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项目终审,评审结果在大赛官方网站和NPI网站即时公布。
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上海市民政局主办,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承办,以“和谐城市”建设为目标,在上海地区推广社区服务的现代理念,面向全社会征集社区服务的创意金点子和操作方案,并从福利彩票募集的慈善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资助和扶持符合“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的公益服务项目和公益服务组织,同时带动公益基金会、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参与。
第二条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重塑社区迎世博,公益创投育新英”。 “重塑社区迎世博”表明了本次大赛关注的领域和外部环境。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奥运会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届时,上海展示给世界的应该不只是一个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国际大都会,还是一个社会稳定、文化融合、邻里和睦的和谐大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次大赛将聚焦在贴近民生、贴近基层的社区服务领域。
“公益创投育新英”表明了本次大赛的操作方式和扶植对象。公益创投是借鉴企业界风险投资方法为公益组织提供创业和发展资助,包括能力建设在内的新型公益资助形式。通过此次大赛将催生和扶植更多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区需求为使命的社会公益组织。
二、资助领域
第三条 本次大赛的资助项目定位需要体现公益性,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重点资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一)、为老服务。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的系列支援服务,以照顾社区中老年人各方面的需要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如:老年文化活动和文化团队建设、老年人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等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
(二)、青少年服务。为社区中弱势家庭青少年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益智、素质培养的各类服务活动;为社区孤残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帮困解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教育和健康辅导服务。
(三)、残疾人服务。协助残障人士发展体能、技能及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鼓励他们融入社会。
(四)、就业服务。是针对下岗人员、困难家庭、来沪务工人员的就业辅导和援助行动。
(五)、帮教服务。对在社区中的刑满释放人员、吸毒者、问题青少年等进行帮扶教育。
(六)、其他公益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的其他公益民生服务。
三、资助方法
第四条 经费资助:对于获胜的公益服务项目或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5万—20万元的创业投资奖励,奖励经费将按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和原则,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支出。
第五条 孵化支持:获胜者将有机会得到专家的跟踪指导服务,并有机会进入公益组织孵化器,得到包括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等全方位服务,让机构能持续发展下去,实现公益创业的梦想。
四、大赛形式
第六条 大赛共分四期完成,每期历时两个月,拟在每期的最后,举行一次60分钟的电视大赛,对优秀且有一定收视效果的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进行宣传,并以此为载体传播公益理念。每期比赛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方案征集阶段
通过媒体发布新闻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公益创投方案,鼓励社区公益组织、大学生和有志于公益事业人士积极参赛,并对征集到的方案进行初步筛选。
(二)、方案评审阶段
邀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社区干部组成评审团,对筛选出的方案设计者或公益组织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并进行再次筛选,然后由专家对筛选出的特别优秀的项目进行专业辅导。期间,拟请平面、广播、网络媒体给予支持,进行优秀方案媒体连载,社区张榜评选、优秀项目负责人访谈、主办方和专家访谈等。旨在记录和报道大赛的进展情况,推广公益理念,倡导公益氛围。
(三)、电视大赛阶段
电视大赛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PK形式展现,邀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社区干部组成评审团,对进入电视决赛的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进行现场考评,决出最后的优胜者。考评过程将注重具体生动地展示优秀公益项目和公益项目负责人的风采,让社会大众通过具体的公益项目更加走近公益、理解和参与公益,同时增加大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大赛申请
第七条 大赛承办方自2009年5月18日起,开始接受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09年10月30日,在此期间参赛机构可以随时提交申请文件。
第八条 申请文件及内容
(一)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申请书,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1、申请机构信息:包括机构名称、机构类别、服务领域、联系信息、专业经验、主要合作机构信息等。
2、申请项目介绍: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产出、项目活动、困难或风险等。
3、组织架构及核心成员介绍
4、申请项目预算:对项目经费进行说明和注释,预算包括费用明细,项目申请资金和其他经费来源等。
(二) 相关附件:与项目相关的其他材料,如机构资质证明材料、以往项目及其效果的介绍资料等。
第九条 参赛资格
本次大赛的申请主体为中国大陆民间公益性组织,具体指:
(一)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
(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学生社团、社区备案的公益组织、研究机构、自然人不能单独参加本次大赛,但鼓励他们与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合作申请。资助款须由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接受并监督管理。
第十条 征集原则
在征集评审过程中,大赛承办方和评审委员会将力争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并体现以下原则:
(一)鼓励参赛机构的申请项目与上海当地各级政府开展合作;
(二)申请项目定位须体现公益性,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
(三)鼓励针对上海社区以及弱势群体的现实迫切需求进行项目设计;
(四)每个申请机构在此次大赛期间最多可申请两个项目。
第十一条 评选标准
(一)项目公益性:项目的受益群体是否符合本次大赛的资助方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项目所解决的社会问题的迫切性(解决社会问题可以分四个层次:解决生存问题;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本次大赛更关注解从第二和第三个层次着手解决社会问题);项目设计针对上海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较大的社会需求;项目对实施社区及受益群体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项目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项目实施社区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数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项目有明确的受益群体:项目对受益群体有精准的定位,对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有清晰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二)项目创新性:项目模式设计的创新性;项目的实施在改善项目所涉及社会问题方面的创新性。
(三)项目可操作性:项目实施具现实性和备良好的社区基础和群众基础,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项目预算的合理性,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项目的运作。
(四)项目可持续性:项目具有清晰的收入模式或项目具备其它已有或潜在的资源投入方。
(五)项目可复制性:项目的运作模式可形成一套标准化模式,可以条件类似的社区进行推广。
(六)项目操作团队及机构执行能力:项目执行团队的专业性;项目执行团队拥有实施项目活动所需的相关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及职责分工的合理性;项目执行团队负责人拥有带领团队的经验;项目执行团队具有对风险的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执行团队或是机构具有资源整合能力;机构有清晰的使命和愿景;机构有清晰的组织结构。
第十二条 项目周期:资助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十三条 项目实施地点:上海地区
第十四条 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最终受助机构为项目法人。对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申请机构,鼓励其与符合申请条件的机构合作,并由符合申请条件的机构作为项目法人。
六、资助资金的拨付
第十五条 资助资金将分三次拨付,签署项目资助协议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60%,在收到受助机构提交的项目中期报告后支付总金额的30%,收到结题报告后支付总金额的10%。
第十六条 大赛承办方有权监督和检查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资助资金。
七、信息公开
第十七条 大赛承办方将通过以下渠道公布大赛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如发现受助机构出现不当使用资金情况将予以曝光。
大赛网站:vp.npi.org.cn
咨询电话: (021)51879851
咨询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峨山路613号A楼2层(200127)
八、项目监督
第十八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大赛承办方将派遣专门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效果。
第十九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项目资助协议的相关规定,如果发生重大事项变化,需要提前撰写报告并提交大赛承办方审批。
第二十条 受助机构必须积极配合大赛承办方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第二十一条 与项目申请和执行相关的机构及人员不得向大赛承办方工作人员送礼或有其它不正当的行为。
九、其他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大赛承办方,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评选细则
项目将委托NPI为承办方,负责接收项目申请、组织评审、提供能力建设和项目评估;由主办方、社区服务和NGO领域专家、管理咨询专家、媒体专家和社区居民代表、相关区县民政等政府部门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项目的终审工作。评审委员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项目终审。
评审指标:
|
http://vp.npi.org.cn/requisition.php
一、项目公益性 | |
1 | 项目设计是否符合本次大赛的资助方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 |
2 | 项目所解决的社会问题的迫切性 |
3 | 项目设计针对上海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较大的社会需求 |
4 | 项目对实施社区及受益群体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
5 | 项目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社区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数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
6 | 项目对受益群体有精准的定位,对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有清晰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
| |
二、项目创新性 | |
1 | 项目模式设计的创新性 |
2 | 项目的实施在改善项目所涉及社会问题方面的创新性 |
| |
三、项目可操作性 | |
1 | 项目实施具现实性和备良好的社区基础和群众基础,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 |
2 | 项目预算的合理性,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项目的运作 |
| |
四、 项目可持续性 | |
1 | 项目具有清晰的收入模式或项目具备其它已有或潜在的资源投入方 |
| |
五、项目可复制性 | |
1 | 项目的运作模式可形成一套标准化模式,可以条件类似的社区进行推广 |
| |
六、项目操作团队及机构执行能力 | |
1 | 项目执行团队的专业性 |
2 | 项目执行团队拥有实施项目活动所需的相关经验 |
3 | 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及职责分工的合理性 |
4 | 项目执行团队负责人拥有带领团队的经验 |
5 | 项目执行团队具有对风险的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6 | 项目执行团队或是机构具有资源整合能力 |
7 | 机构有清晰的使命和愿景 |
8 | 机构有清晰的组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