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渭南精神渭南名片”征集评审活动结果揭晓。“华山风骨渭水襟怀——尚德、务实、担当、创新”为渭南精神;“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为渭南名片。
据悉,“渭南精神渭南名片”征集活动从2013年7月1日发布公告至11月30日活动结束,历时5个月,通过多方媒体征集到渭南精神多达8000余条,渭南名片2000余条。共有22个省(直辖市)的5100余人参与了“渭南精神、渭南名片”的征集活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重庆、天津、湖南等发达省份文化界人士参与热情很高,占投稿人数的70%,特别是曾经在渭南工作或服兵役的人士多次打电话咨询有关情况,表达他们对渭南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参与人数之多、地域之广泛、影响力之大,创渭南历史上各种征集活动之最。
从征集的内容看,渭南精神在一些方面已基本形成普遍共识。例如,“担当”、“创新”这两组词汇出现频率最高,占到征集作品内容的77%,此外,意见比较集中的是“卓越”、“尚德”、“自强”,占50%。“华山风骨、渭水襟怀”是部分专家、学者对此条比较赞成。总体上讲,大部分作者认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诚实守信是渭南人特有的品质,对当今的渭南充满希望,抱有信心。
对征集来的作品通过筛选、初评、复评、专家评审和媒体公示、社会投票,在众多的作品中选出渭南精神6条,渭南名片2条,报送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最后确定“华山风骨渭水襟怀——尚德、务实、担当、创新”为渭南精神,“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为渭南名片。
相关链接:
新时期渭南精神“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解释
1、形象鲜明、地方特色显著;简练、明快、好记忆、好宣传;有强烈的渭南色彩。“华山风骨、渭水襟怀”以渭南独有的山与水为载体,用 “风骨”和“襟怀”高度精炼概括,形象的突出了渭南的地域元素,也诗化了渭南精神的内涵及外延。“华山风骨、渭水襟怀”以其自身的排他性也决定了渭南的个性和唯一性。
2、内容丰富涵盖博大。她赋山水以精神,寄精神于山水,囊括了渭南的历史、地域、人文诸多领域。
“华山风骨”,有大山担当、巅峰卓越;有坚韧挺拔、魏然不动的气概,有无谓风雨、直插霄汉的意志;有崇高、崇实的追求。
“渭水襟怀”,藴函百川融汇、激流勇进、生生不息、上善若水的大德;囊括岁月长河的惊涛骇浪、永不停歇的汇入黄河,直弄大海之大义,寓意泽及万物、滋养大地之胸怀。
就历史而言,华山、渭水从远古走来,她们见证了五千年岁月,承载了五千年文明,凝聚着祖祖辈辈渭南人的精神;就地域而言,山水间收揽了蒲城的大气、澄城的诚信、临渭的坦荡、白水的奉献、韩城的灵秀、合阳的韵律、大荔的包容、富平的智勇等等;就人文而言,一方山水,养育一方豪杰英才、华山渭水融入了仓颉的智慧、王翦父子的威武、司马迁的无畏、杨震的清廉、郭子仪的忠诚、隋文帝的创新、寇准的担当、杨虎城的赤胆,五百万渭南人民的默默奉献。
华山苍苍,渭水泱泱,渭南精神,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