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博物馆馆徽定稿试用
近期,经专家评审并报局领导批准,中国消防博物馆馆徽正式定稿试用。馆徽样式采用水龙和火焰造型,巧妙运用了龙、凤两大中国传统图腾图案,抽象的龙凤外形和蓝红双色紧密结合,内藏119字样,既突出了“历史”和“消防”主题,又蕴含着“以水克火”、“水在火上”的自然辨证关系,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形意兼备,同时兼具了历史文化内涵、现代消防理念和社会教育意义。
中国消防博物馆馆徽设计是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年底启动,今年1月1日通过国内主要专业设计网站和消防在线网站同时公布了馆徽征集大赛启事,公安消防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及设计爱好者积极响应和参与,经过近两个月的稿件征集,共收到131个单位或个人的作品205件,作品设计风格多样,创意各具特色。大赛组委会邀请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赵春贵,前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总设计师夏书绅,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设计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等资深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综合评审,确定了入围获奖作品。之后,按照专家意见对馆徽进行了深化设计,经专家二次评审后报请局领导进行了审定。整个馆徽设计工作组织筹备历时长,社会影响面和参与面广,设计层次和水平高,取得了圆满效果。
馆徽样式-标准版
馆徽样式-综合版
馆徽样式-横排版
馆徽样式-金版
馆徽样式-黑白版
中国消防博物馆馆徽说明
图案构成:水、火、119。
造型描述:
馆徽造型采用抽象的水龙形和火凤形,凤形内含119字样。
外廓为抽象的龙形,水流状,蓝色,近乎圆形地腾跃出水;内中为抽象的凤形,火焰状,红色,展翅回首充盈于龙形之中;变形的“119”字样包含于火凤形之中,浑然一体。
图案寓意:
馆徽由水龙、火凤图案组成,分别对应消防工作的主体元素:水、火,水龙包裹火凤,蕴含了“以水克火”、“水在火上”的自然辨证关系和“防患于未然”这一古老朴素的防灾思想,同时形象地体现了《易经》论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也是消防工作方针“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起源。此外,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龙凤造型寓意和谐、祥瑞和统一。
外廓龙形与水元素统一,取义蛟龙出海,兼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义,寓意消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物馆储旧纳新,收藏永世;龙为中国远古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图案,本身隐喻中华腾飞的精神,其形既仿草书“龙”字,遒劲有力,又仿红山文化之玉龙造型,历史悠长;龙主水,水克火,古代建筑的藻井亦专门制作水龙造型或纹饰以镇火患;中国古代民间消防组织则称为“水龙会”,成员称为“龙兵”,灭火唧筒称为“水龙”,中国远古图腾与消防历史专有元素完美融合,彰显了中国消防博物馆的“历史”和“消防”主题。
内中凤形与火元素统一,取义火凤涅